六根懺悔法


 


六根懺悔法,出自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六根,指人耳、鼻、舌、身、意等器官,人生於世,六根具足,原是福報。可惜世人,不識運用六根功能,作有益自他的事業,反而眼貪好色,耳貪好聲,鼻貪好香,舌貪好味,身貪好觸,意貪快樂的享受。


 


在六根貪戀六塵的迷網中,瞋恨妒忌,憍慢邪見,種種不良心理,隨之而生。結果策動身口,走向罪惡,殺盜淫妄,胡作非為。既作惡因,當感惡報,是以流轉六道,生死不息。普賢菩薩愍念眾生,教授六根懺悔方法:


 


1)懺悔眼根罪法


 


眾生眼根貪戀的對象是色塵,色有內外之分,內色指眾生內在果報的色身,外色指外界色、香、味、触等塵境。無論因貪內色引生男女色情愛欲之想,或貪外色而追求名利財富,皆能障蔽佛性,喪失理智,顛倒行事,作諸惡業。特別是貪戀色情,更是為患無窮。


 


如楞嚴經說:「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正常婚姻關係,都是生死根本,何況因貪色而邪淫、非禮、強姦、謀殺,更是罪大惡極。


 


所以說:「萬惡淫為首」。至於貪圖外色享受,貪而不得必爭,爭必亂;小則破壞家庭,擾亂社會治安,大則導致世界戰爭。如是由業感果,世世生生,彼此互怨互恨,互相侵犯,互相殺戳。故普賢菩薩教導眾生,於諸佛前,發露眼根所作眾罪,誠心懺悔,誓不再犯。


 


2)懺悔耳根罪法


 


人的耳根,所對不出聲塵。聲有有情聲、無情聲,可意聲及不可意聲等四種。可意聲,令人聞之心情喜悅,貪戀不捨。不可意聲,聞之憎惡、逃避。本來娑婆世界,眾生耳根偏利,功能殊勝,具有圓、通、常、三種功德。諸佛亦於此界利用音聲作佛事。


 


楞嚴經,文殊菩薩選擇耳根為圓通本根言:「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欲取三摩提,實從聞中入。」可惜眾生不識利用耳根修行,旋聞與聲脫,從聞性回歸佛性。反而終日執緣外界聲塵,分別取捨,聞讚則喜,聞毀則瞋。


 


故普賢菩薩說:「汝於多劫,耳根因緣,隨逐外聲,聞妙音時,心生惑著;聞惡聲時,起八百煩惱賊害,如此惡耳,報得惡業,恆聞惡聲,生諸扳緣,顛倒聽故,當墮惡道,邊地邪見,不聞法處。」見(觀普賢菩薩行法經)。因教眾生,於十方佛前,發露耳根積劫所犯罪過,至誠懺悔。


 


3)懺悔鼻根罪法


 


人的鼻根嗅覺,對外界香塵,扳緣不捨。或因迷戀男女身香,而犯淫戒,或因貪飲食美味而犯殺戒,故觀普賢行法經言:「我於無量劫時,貪著香味觸,造作眾惡,以是因緣,無量世來,恆受地獄、餓鬼,畜生、邊地邪見,諸不善身,以此惡業,今日發露,歸向諸佛正法之王,說罪懺悔。」


 


4)懺悔舌根罪法


 


人的舌根,不但貪著好味,殺生食肉,損惱眾生,同時搬弄是非,惡口罵人,或妄言綺語,或讚歎邪說,作種種口業,招致墮落,故普賢菩薩教眾生於佛前,長跪合掌,說舌過患:「無量無邊諸惡業刺,從舌根出,斷正法輪,從此舌起,讚歎邪見,如火益薪,猶如猛火,傷害眾生……以妄語故,墮大地獄,……今向十方無量諸佛,大悲世尊,發露黑惡,誠心懺悔。」


 


5)懺悔身根罪法


 


人的身體,所對觸塵,實包括一切人事接觸,並不限於與人體切膚接觸的冷暖澀滑等外界事物。因為人執著四大五蘊組合的假我形象,為自己實際存在的個體;又執外界事物確屬我自己所佔有。故每為滿足私慾,而爭名奪利,貪之無厭,貪財則盜,貪色則淫,貪不得則瞋,瞋則凶殺、殘殺、暗殺、謀殺。由於殺盜淫種種惡業牽纏,輪迴六道生死,償還財債,命債,情債,障礙修道,不得解脫。


 


故普賢菩薩勸導眾生「汝等今當懺悔,如是惡不善業。」自此誓不更作,五逆十惡,反而受持諸佛清淨禁戒,名懺悔身根罪法。


 


6)懺悔意根罪法


 


人的心意,貪戀法塵,法塵範圍甚廣,包括有形無形,有想無想,或善或惡諸法。在時間言:通於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在空間言:通於十方十法界,聖凡、因果、依正二報,無一不是意根思量的對象。人因意根思想,執著我及我所有,而引生意識,扳緣法塵,妄起分別,愛惡取捨之心,繼而策動身口語言行動,作善惡業,成為招致生死的根本,故普賢菩薩說:「汝等今應當身心懺悔,身者殺盜淫,心者念諸不善……。」


 


又教人讀誦大乘經典「觀心無心,從顛倒想起;以此想心,從妄想起,如空中風,無依止處,如是法相,不生不滅,何者是罪,何者是福,我心自空,罪福無主,一切法如是,無住無壞,如是懺悔,觀心無心,法不住法中,諸法解脫,滅諦滅靜,如是想者,名大懺悔,名莊嚴懺悔,名無罪相懺悔,」亦即是懺悔意根罪法。


 


我們果能隨順普賢菩薩教導,實行懺悔六根罪法,從身至心,由有相懺悔,進而無相懺悔,一定身心清淨,感應十方諸佛現身,說無生法,得入菩薩正法,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陳常定 的頭像
    陳常定

    法善可陳

    陳常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