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拜灶神的習俗,說是請灶神好好的在玉皇大帝面前說說好話,好讓來年全家平安、福氣吉祥,有人自恃有識之士,將此斥為迷信,殊不知灶神真的不是平白吃喝的:

明朝嘉靖年間,江西省有一個人姓俞名都,字良臣。雖然博學多才,十八歲就中了秀才,但是卻非常潦倒,靠著教書維生。

俞都共生了八子一女,其中七位兒子不幸夭折或喪生,倖存的一個兒子竟失蹤了,眼前只剩下一個痴呆的女兒。他的妻子日夜痛哭兒女,兩眼都哭瞎了。俞都潦倒終年,日子越來越貧窮。他自己反省並沒有做過什麼大的惡事,甚至與志同道合的同學十餘人結「文昌社」,依照「文昌帝君陰騭文」的教訓來修學愛惜字紙、放生、戒淫、戒殺、戒妄語等,卻慘遭如此境況,內心常抱怨老天都不保佑他。

因此他在每年臘月三十,便寫一篇疏文,在灶神面前禱告,求灶神上達天帝,以改善他的人生。經過了好幾年,也沒有感應。

直到四十七歲那年的除夕,俞都與妻女枯坐家中相對唏噓、哀聲嘆息的時候,忽然聽到敲門聲,開門只見一位自稱姓張的道人,自遠路而歸,聽到俞家愁嘆的聲音,特地前來慰問。俞都便將生平讀書積行,奈何至今功名不遂、子襲不全、生活悽慘、及灶神不見感應等狀況,一一說給張姓道人聽,話中多有懷怨之意。

張姓道人說:「你家的事情我很早就知道了,你心念惡意太重,所作所為只為虛名,每年焚疏禱告上天更是滿紙怨尤、瀆陳上帝,該受罰恐怕不僅是如此!」

俞都聽了大驚說:「我長久以來ㄧ向奉行善事,恪遵規條啊!這些怎會只是虛名呢?」

張姓道人知道俞先生心中不服,乃一一說出俞公的過失:「你規條中有『惜字』一款,但是你的同伴與學生,多用書文舊冊糊窗包裹物品,甚至用來擦桌子;

「每月雖有『放生』,你也是隨機行事,若是沒有人提議或舉辦你也就不了了之,所謂慈悲並不是真正出自內心;

「就『口過』這一項來說,你語言敏妙,口才常常讓人欽佩,但是話說出口時,可曾思索是否傷人?

「在邪淫方面你雖不曾真正觸犯,但是見到美貌女子你也是心神馳盪,若有了機會你敢保證不會去犯嗎?說你終身無邪色可對天地鬼神,真是大謊言啊!」

道人又說:「再說你每年所寫的疏文,灶神確實幫你送到天上,上帝命日游使者來考察,發現數年無一善行可記!

同時在獨處中,你貪念、淫念、嫉妒、急躁、驕慢、報復等等念頭之多,神明都已記下,上天的處罰都夠你受的,哪還有祈福的餘裕?」

俞都聽道人一一指陳過錯,驚嚇愧悔之下,冷汗涔涔,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道人告訴俞公:從此以後要摒除貪淫、妄想等雜念,發大精進心,清淨心念,唯有真誠發下長遠與精進心才是關鍵。

俞都照道人所說的去做,剛開始妄念紛飛不能掌控;因此便在家中所供的觀音大士前,叩頭至流血,敬發誓願,願善念永純。並且每日清晨在佛堂虔誠持誦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名號一百聲,以祈求佛菩薩的加持。

從此一言一動、一念一時,皆如鬼神在旁,不敢自欺放肆,而且經常以敦倫、勤學、謙虛、忍辱以及因果報應的道理,逢人則懇切地勸導。自己則「動即萬善相隨,靜則一念不起。」並自改名號為「俞淨意」。

這樣經過了三年後,五十歲那年他參加會試,次年即中了進士。有一天去謁見老太監楊公,在楊公五位義子當中,發現自己遺失的兒子竟在其中。楊公知道後即將兒子送還俞淨意。俞淨意的夫人失而復得激動的撫子大哭,血淚並流。兒子見母親悲痛亦放聲大哭,捧母親的臉舐母親眼中血淚,其母竟然因此雙目復明!

俞淨意悲喜交集得,一家團圓恍若南柯一夢。感慨萬千之下辭掉職位不願為官。以餘年寫下《遇灶神記》,將自己改過自新的事蹟,毫無隱瞞的寫出來,以教訓後世及子孫。

俞淨意先生虔誠改過前愆並切實奉行「自淨其意」,其情意真切至誠感動天地。雖說道人指出他行善之初觀念不正,以致未能有所感應,但也因為他一生將行善積德的修行奉為圭臬,才能感應灶神化身張道人來點化他,要換作旁人,可還沒有此等福分呀,是以世人對俞淨意公一生功績,切不可輕慢視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陳常定 的頭像
    陳常定

    法善可陳

    陳常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