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木樨花香麼
有同參道友因閱太史公參晦堂公案不明,到舍下論道。
道友曰:圓師請問這公案的文字不難,但為何左看右看,卻不知所云,可否請圓師慈悲代為解說?
吾曰:何處不明當為你解。
道友即秀出公案全文如下:
『太史公黃山谷居。初謁秀圓通。自
是遂著發願文。痛戒酒色。日惟朝粥
午飯。銳志參求。既依晦堂。乞指徑
捷處。
堂曰:祇如仲尼道。
「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者。」
太史居常如何理論。公擬對。
堂曰:不是不是。
公迷悶不已。一日侍堂山行次。時巖桂盛開。
堂曰:聞木樨花香麼?
公曰:聞。
堂曰:吾無隱乎爾。
公釋然。即拜之曰:和尚得恁麼老婆心切。
堂笑曰:祇要公到家耳。』
解曰:太史公黃庭堅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北宋洪州人,英宗治平年間進士,哲宗時曾入秘書省任秘書丞,後遷著作佐郎。
晦堂即黃龍晦堂寶覺禪師,晦堂師承黃龍慧南,慧南師承石霜楚圓,楚圓師承汾陽善昭,善昭師承首山省念。首山省念是臨濟下第四代袓。這樣的例出師承,你便容易了解誰名『晦堂』。
【既依晦堂。乞指徑捷處。】
因太史公的請求,望晦堂禪師指出悟道的快捷之路徑。晦堂禪師就引用孔子的話說:
「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者。」
也就說你們這幾個學生以為我有所隱瞞嗎?其實我一點也沒有隱瞞。晦堂卻問太史公依此而論公當為何?這時太史公想要說出他的看法。
晦堂即曰不是不是。因此太史公更加不解迷悶不已。
後來有一天陪晦堂禪師遊山去,這時山坡上的桂花盛開。
【堂曰:聞木樨花香麼?】晦堂抓住這時節因緣就問說你聞到桂花的花香嗎?〈木樨即岩桂,桂花俗名〉太史公即說聞。
【堂曰:吾無隱乎爾。】晦堂用很直接了當的話說:吾有隱瞞你嗎?這時太史公有所領會,很高興很開懷的頂禮下跪。全文大意如此,敢問會得了嗎?懂了嗎?
道友很開心的直稱善道讚而去。
智圓嘆曰:
參禪悟道不難,但這些古文讓現代的
學人,如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現代
學生學白話文,這些古董文學,我因
自幼即學書學詩和古文哲學,當然不
難。反觀現代學子,個個是碩士博士
〔科別有殊〕,自尊心作遂,那肯棄
下就問呢?其實不然,古文學是被現
代科學所欺壓,不是沒學問。若要學
佛,以平等法性而言,論富論貴,道
權顯能,怎能入佛的清淨法身呢?禪
道理幽至玄,要有所契悟,當有不恥
下問之志。學貴以一門深入,禪傳千
年,歷久而不衰,古來成就祖師大
德,功垂千古,豈無有專精之理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