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不將來時如何
有洪州新興嚴陽尊者來參趙州。
尊者問曰:一物不將來時如何?
趙州曰。放下著。
師曰。既是一物不將來。放下個甚麼?〈師即嚴陽尊者也。〉
趙州曰。放不下擔取去。
師於言下大悟。後常有一蛇一虎隨從。手中與食。
〔黃龍南頌曰:一物不將來。兩肩挑不起。言下忽知非。心中無限喜。毒惡既忘懷。蛇虎為知己。光陰幾百年。清風猶未已。〕
有僧來參問曰:如何是佛?
師曰:土塊。
僧曰:如何是法?
師曰:地動也。
僧曰:如何是僧?
師曰:喫粥喫飯。
僧問:如何是新興水?
師曰:面前江裏。
〔徑山杲曰。似這般法門。恰似兒戲相似。入得這般法門。方安樂得人。如真淨和尚。拈提古今。不在雪竇之下。而末流傳習。卻成惡口。小家只管問古人作麼生。真如又如何下語。楊岐又如何下語。你管得許多閒事。瘥病不假驢馱藥。若是對病與藥。籬根拾得一莖草。便可療病。說甚麼朱砂附子人參自朮。〕〈出指月錄〉
智圓曰:
若是如此理會便曰會禪,閻王老子未放你在。所謂大疑大悟,不疑不悟,「放下、提起」是嚴陽尊者的事,不是我們撿方便就有的。一般人只知蘋果好吃,且不追問耕作事,公案的缺陷,在沒有記錄參禪的全程,只記結果,因此悟道者的心路變化和如何用功,我們全然不知,只在參學的結果上,大做文章和學問是否有不足處呢?參禪悟道,了生死業,當然要勇猛精進,首要放下身心和俗事牽掛,單提一念直取菩提心要。說有菩提心要也是多餘,正法中無如許多閑事,所謂宴坐夢幻水月道塲,大作五陰魔窟佛事。這樣說來即無禪乎?不是不是,所謂參要真參,悟要真悟。有志事竟成。最重要的是,要能遇大善智識提斯,如夾山遇船子諴,義玄遇黃蘗,馬祖見懷讓等,功到垂成全不費力氣,那時方知尼姑是女人作的阿!
現代學子看到這裡,沒有一個敢上船。為何?夾山落水,義玄吃棒,雲門斷腿,參禪悟道,你不見近代大師虛雲老和尚的公案嗎?為參禪涉水遭溺,又因倒水燙手杯落而悟嗎?來果禪師於開靜〔木×魚〕咯聲大悟嗎?這些悟道因緣誠非僥幸,不也將身心放下,拼得一身老命不要而悟得禪嗎?其實你不用怕,不是上根靈俐漢,祖師大德會為你打拼嗎?你堪受彫琢嗎?福德因緣外加大精進,悟道就在這裡許,這就是悟道的《些子法》。
引用自:釋智圓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