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大師對我國佛教的一大貢獻(1)--斌宗法師講述
斌宗法師講述
一九五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為
智者大師圓寂一三五八年紀念於法源寺
佛教傳入我國已二千餘年,在這漫長的歷史上,經過時代的演變,其間興替不一。現在僅就發展的步驟及各方面的貢獻而言。依佛教史跡看來,其發展階段可分為九大時期(此就後漢摩騰、竺法蘭將佛法正式傳入我國後而言):
一、取經時期:如東晉之法顯,唐之玄奘、義淨等法師的發願西求,取回許多梵典,經過他們的努力,俾使中國佛教得到完整而昌行於人間,這種工作實屬偉大而誠為中國佛教的一大貢獻。此為發展我國佛教的第一個時期。
二、譯經時期:如晉唐之間各大譯場的組織,羅什、玄奘、義淨法師等之致力從事翻譯,這種工作對於我國佛教的貢獻實在不少。此為發展我國佛教的第二個時期(世紀初至七八世紀皆有譯經工作)。
三、淨土盛行時期:我國東晉(晉孝帝太元十五年),慧遠大師創蓮社於廬山,開始成立念佛道場。遠公終生提倡淨土法門,之後曇鸞、道綽、善導三大師次第相承,此宗遂盛。宋永明壽、明蓮池、清智旭大師及現在之印光大師等,更為努力,都有其最大成就。此宗三根普被,極契機宜,因之最為普遍盛行於一般社會,這更為一種最大的貢獻。此為發展我國佛教的第三個時期(四世紀末起至現代)。
四、禪興時期:梁(梁武帝普通元年)菩提達磨大師東渡,提倡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至六祖惠能大師大振宗風,禪宗之成立與隆盛,皆出自惠能一人之力。後經南嶽、百丈、曹洞、臨濟大師等的相繼努力,此宗遂威振一時,盛行於天下,直至現代有虛雲、來果禪師等之相承。這對中國佛教不能不說是一種極偉大的貢獻。此為發展我國佛教的第四個時期(六世紀初至現代)。
五、教判時期:佛在世時,只有一味的佛法,無論說大說小,說空說有,頓說漸說,顯說密說,都依釋尊的應機而說,無分次第,無分勝劣,都稱為佛說,於是沒有分別,故稱佛當時所說的法為一味教。到了佛滅後一二百年間,則由上座部及大眾部之小乘空、有二派的分裂而演變,之後更漸次演變,成為大乘之空、有(三論之空宗,唯識之有宗)兩派。佛法最初傳入我國時亦無宗派之分,教判之說。印度的古時唯有:有教(即說阿含等,謂有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法),空教(即說般若說一切法皆空等),非有非空的中道教(即法華,華嚴等)之說而已。傳至我國,隋之智者、唐賢苜大師等的努力宏揚聖教,且別開生面,各依自己所證悟的獨創思想,用以釋經判教,成立天台,賢首等宗,歷代相承至今。這是我國佛教所獨創,誠為一種極大的貢獻。此為發展我國佛教的第五時期(六世紀末至現代)。
六、律宗興起時期:唐道宣律師極宏此宗,終身提倡戒律,為中國律宗初祖。後經慧光、見月律師之努力,及現代弘一律師等諸律師相繼維持。今日之有一部份之律儀典籍的流通,及三壇傳戒的芳範尚存者,無不出自弘律諸大德之功力所成也,這也是一大貢獻。此為發展我國佛教的第六個時期(七世紀中至現代)。
七、至於密宗,唐開元四年(八世紀中),西竺善無畏三藏始入我國,先是西竺金剛薩埵,親受廬遮那佛之灌頂,承持密咒隱於南天竺鐵塔中,待龍猛菩薩,再經善無畏(傳入我國密教真言之始)、金剛智,不空三藏等,相繼來華傳弘此法,我國惠果、一行阿闍黎等,力宏此宗。唐開元時盛極一時,日僧空海曾從我國惠果阿闍黎,學密而歸,極力宏傳,直至今日盛勢不退。日本之密宗,雖說由不空三藏創立,但其完成此宗者,卻是空海之力。現代的密宗大約可分為東密,藏密兩種,東密即日本所弘傳者,藏密即西藏所弘傳者。此宗對我國佛教雖亦有一部分的貢獻,但範圍來得小,可從略而不談。
八、禪淨融通時期:中國佛教自有禪淨二家的分派立宗後,初則彼此各自宏揚己教,而並不相妨礙,且相得益彰。久而久之,於無形中發生門戶之見,除各揚己宗外,竟互相誹謗是非——讚己毀他,呈現佛教之不好現象;後來,得宋永明壽禪師而融洽之,作四料簡,提倡禪淨雙修。之後,參禪行者不妨兼持聖號,而念佛行人亦可兼修禪觀,因此禪淨兩宗得到圓融和洽。這一舉又何嘗不是貢獻呢?此為我國佛教發展的第八個時期(十一世紀)。
九、佛教大眾化時期:現代佛教泰斗——太虛大師,戒德莊嚴,學識新穎,為適合時勢,應導現代民心的起見,振臂一呼,提倡人生佛教,將一向與世無關的山頭門內的佛教,搬到社會的每個角落裏去,使佛法深入民間,成為大眾化的佛教,這是負有時代性的一大貢獻。此為發展我國佛教的第九個時期。
今後要使佛教能夠發揚光大,除當提倡人生佛教外,還要極力提倡出世而又適應世間;追求解脫,才能普度眾生。以出世精神幹救世事業,即自利利他的大乘菩薩法。不可一向偏於世間方面,並且過於俗化,對於「出世」二字,解脫一事,諱而不敢言,以顯佛教時髦,不問違背根本與否?一味以佛法去迎合時勢,附會科學(反之,當拿佛法去改善時勢,轉化科學,方不失佛教的價值。孫國父說:佛法可救科學之偏),這未免失去佛教超絕各宗教的價值(佛教之所以能超絕各宗教者乃有出世法之故)。要知道佛教是具有入世、出世、救世之三種精神,如能三者兼顧,則善且美,要是單單主張一方面,似欠不夠圓滿,終非整個佛教的真相。所以太虛大師提倡人生佛教之外,有三乘共學,五乘會通之說,即此意也。生存在這科學時代,真能宏揚佛法者,一方面要適應時勢,一方面要不失為僧的本份,能夠如是,則可稱為當代大善知識。
話說轉來,佛教在中國經過歷代先賢不斷的努力,遂成為蔚然可觀,乃至分燈日本、朝鮮等國,這不能不歸功歷代各先哲之努力所致。
要之,不論何時何地各宗各家,都能各向其本位而努力而貢獻,俾使我國佛教隨時隨地的發展。考自隋唐以來,負有相當的力量,且得相當地位,真能為佛教發展者,可算禪、淨、教三家。但除禪、淨兩宗外,其獨創一家而足夠代表教門,宏揚一代時教者乃是天台宗(唯識、華嚴兩宗對佛教的貢獻實在還不少,但不關本題,無用贅語)。
當知如來一代說法浩如煙海,若不加以整理,實在無法探悉其內容——說法的階段——教義的類別。智者大師(五三八—五九七)靈山親承,大蘇妙悟,特具手眼,把一代說法之次第,嚴格而精密的判釋為通別五時;將一代所說的教義,明細而適當的判為兩種:四教、八教。使後世學者易於深入如來正法眼藏,其宏功雖歷萬世而不能磨滅的。
- 智者大師對我國佛教的一大貢獻(2)--斌宗法師講述
- 智者大師對我國佛教的一大貢獻(3)--斌宗法師講述
- 智者大師對我國佛教的一大貢獻(4完)--斌宗法師講述
轉引自:釋印隆法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