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石上舊精魂


「三生石上舊精魂」


這個故事是出自於袁郊所著的《甘澤謠》一書,


袁郊,字之乾(一說字之儀)。蔡州朗山(金河南省確山線)人。


生卒年不詳,大約是唐懿宗至唐昭宗時的人。曾任祠部郎中、虢州刺史、翰林學士。

袁郊除了是位詩人,還著有傳奇集《甘澤謠》一卷及《二儀實錄衣服名義圖》、《服飾變古錄》等作品。


上網查了一下,已找不到《甘澤謠》的原文,倒是找到一大堆蘇軾改寫的《僧圓澤傳》文章。


不同之處是甘澤謠中的僧人叫做圓觀,而蘇軾的版本則為圓澤,大約內容如下:


洛師惠林寺,故光祿卿李登居第。祿山陷東都,登以居守死之。


子源,少時以貴游子豪侈善歌,聞於時。及登死,悲憤自誓,不仕不娶不食肉,居寺中五十餘年。

寺有僧圓澤,富而知音,源與之游,其密,促膝交語竟日,人莫能測。


一日,相約游蜀青城峨眉山。源欲自荊州泝峽,澤欲取長安斜谷路。


源不可,曰:「吾已絕世事,豈可復道京師哉!」澤默然久之,曰:「行止固不由人。」

遂自荊州路,舟次南浦,見婦人錦襠負甖而汲者,澤望而泣曰:「吾不欲由此者,為是也。」源驚問之。


澤曰:「婦人姓王氏,吾當為之子。孕三歲矣,吾不來,故不得乳。今既見,無可逃者。公當以經咒助我速生。


三日浴兒時,願公臨我,以笑為信。後十三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當與公相見。」


源悲悔而為具沐浴易服,至暮,澤亡而婦乳。三日,往視之,兒見源果笑。以語王氏,出家財葬澤山下。


源遂不果行,反寺中,問其徒,則既有治命矣。

後十三年自洛適吳,赴其約,至所約,聞葛洪川畔有牧童扣牛角而歌之。


曰:「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


呼問:「澤公健否?」


答曰:「李公真信士。然俗緣未盡,慎勿相近。惟勤修不墮,乃復相見。」


又歌曰:「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山川尋已遍,卻因煙棹上瞿塘。」遂去,不知所至。

後二年,李德裕奏源忠臣子,篤孝,拜諫議大夫,不就,竟死寺中,年八十。

這故事用白話文簡單的講,大致是:


唐朝時有個人叫李源,跟僧人圓澤是好朋友,有次他們計畫出遊,圓澤想走陸路,但李源想走水路。


結果他們走水路在半途遇見一孕婦,圓澤哭著對李源說這婦女懷的胎就是我,我賴了三年沒投胎,但見到她就躲不過了。


三天後我將死去,到時你去看嬰兒出生,他會對你笑,十三年後中秋夜在杭州天竺寺我們再見。


三天後圓澤果然死了,那嬰兒也對李源一笑,十三年後李源在天竺寺遇一牧童吟出此詩,兩人終又相認。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這首詩偈說明佛性不變,人在五趣六道裡流轉,是真真實實的。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我們在三生石上走過,都是有情人、有緣人,是賞月吟風的好朋友。


「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不要以為老病死了,一切都化為烏有,人是死不了的。


死就是再生,生就是赴死,生生死死是二合一的,我們如果對生命有信心,不管五趣流轉、六道輪迴,只要播種功德,總會有美好的來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陳常定 的頭像
    陳常定

    法善可陳

    陳常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