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央嘉措,不負如來不負卿



分類:

2009/04/11 04:42



<布達拉宮遠眺>


倉央嘉措,不負如來不負卿


 



「只恐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負傾城。


      世間哪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這是西藏六世達賴,也是藏族詩人倉央嘉措所作,


是他最為世人傳頌的情詩之ㄧ,也是他對自己的發問。


在出家前倉央嘉措就已經有了心儀的對象,並深愛著她,當他的老師五世班禪要為他受比丘戒


時,倉央嘉措堅決不從,並且還要求老師一併收回此前所受的出家戒和沙彌戒。他說:「 若不


能交回以前所受出家戒及沙彌戒,我將面向紮什倫布寺而自殺。二者當中,請擇其一!」


活佛尚且要問:「世間安得雙全法」?何況你我凡夫俗子。世間哪有雙全法,但是世間確有抉擇


的偉大勇氣,毫無所畏的承擔,及愛戀一個人的無盡深情!


倉央嘉措為了自己所愛,近乎固執的勇往直前,不惜承擔世人的罵名,但是他為情愛的自由,亦


不惜放棄及犧牲一切。毫無疑問地,倉央嘉措為自己做了最佳解答。


~ 轉載自<逆風而行的勇者>


http://blog.xuite.net/jones.yang076/bike/8047024?ref=rel


 


倉央嘉措在西藏一直是個家喻戶曉的人物,


就算他是幾世輪迴的活佛,


落入凡間, 也擺脫不了紅塵的攪擾和考驗,


二十歲的少年, 生長民間, 熱情洋溢, 自由不羈, 特立獨行,


很難把他與肅穆嚴謹, 吃苦當做吃補的佛教文化擺在一起,


在佛教史上, 有關他的一生, 謠傳的比證實的多,


貪戀愛慾, 放浪形骸的事蹟, 多於追求真理的苦行,


但都可以感受到六世達賴在凡間, 活著掙扎著的真實感,


靈童轉世的特殊身分, 讓他在身處鬥爭與遁逃情愛的處境, 更為艱辛,


只是, 這樣的輪迴轉世, 他修了什麼法 ? 參了什麼道 ? 留下了什麼性靈的羈絆 ?


可是如來不語, 到底卿是有情無情 ?


什麼都有道理, 什麼都有答案,


只有生命的本質與累世的情緣, 無解的謎


 


<1>參考


http://tw.myblog.yahoo.com/sod-god/article?mid=276&sc=1#13509


10/28/2004/08:20 華夏經緯網

  

  壓根兒沒見最好的,也省得情思縈繞。


            原來不熟也好,就不會這般顛倒。



  這是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寫的情詩。這位情歌大師寫了數百首情詩,你很難想象在西藏雪域高原那種粗獷冷酷的環境中能蘊育出這種婉約細膩的詩歌來。



六世達賴出生風景
  這位六世達賴出生在被稱為西藏的江南山南地區。山南與林芝地區是指喜馬拉雅山脈的東南部。東西方向的喜馬拉雅山至此忽然北翹,與高大的伯舒拉嶺形成了一個喇叭形的巨大通道,來自孟加拉灣的水汽長驅直入,在此留下來豐沛的降雨,因此這塊土地像江南一樣溫暖濕潤,這是西藏惟一能種水稻的地方。

  六世達賴倉央嘉錯(一六八三-一七四五),是西藏歷史上著名的人物。出生在門隅拉沃宇松地方,從小資質靈敏,曾拜五世班禪為師,落髮受戒,取法名為羅桑仁青倉央嘉錯。後被迎至布達拉宮,  倉央嘉措,公元1683年生於藏南門隅地區宇松地方的一戶世代信奉寧瑪派佛教的農民家庭。1697年,倉央嘉措被選定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是年9月,自藏南迎到拉薩,途經朗卡子縣時,以五世班禪羅桑益喜(16631737)為師,剃髮受戒,取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同年1025日,於拉薩布達拉宮舉行坐床典禮,成為六世達賴喇嘛。在著名學者桑傑嘉錯的直接培養下,學習天文曆算、醫學及文學等,對詩的造詣很深。二十五歲時,作為上層統治階級爭權奪利犧牲品的倉央嘉錯,開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活。先後周遊了青海、甘肅、蒙古、四川、衛藏、印度、尼泊爾等地。曾當過乞丐,送過屍體,生活極為艱苦。

  倉央嘉措雖然家中世代信奉寧瑪派(紅教)佛教,但這派教規並不禁止僧徒娶妻生子。而達賴所屬的格魯派(黃教)佛教則嚴禁僧侶結婚成家、接近婦女。對於這種清規戒律,倉央嘉措難以接受。他不僅沒有以教規來約束自己的思想言行,反而以宗教領袖的顯赫身份,根據自己獨立的思想意志,寫下了許多意纏綿的 情歌

  一說倉央嘉錯被解往北京途中遭害,所寫作品為二十五歲以前的東西。

  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是神王,是情聖,是詩人。他在人世間逗留過,雖然僅有短短25年。他在人世間短暫逗留,仿佛就為留下這些詩篇。瑪吉阿米的名稱正是從倉氏情詩中借用而來,在經典的拉薩藏文木刻版匯集的66首作為篇首:

  

  在那東方山頂,生起潔白的月亮,


        瑪吉阿米的臉龐,漸漸浮現在我心上





  瑪吉阿米直譯為未嫁少女未嫁娘;據說八廓街的黃房子正是詩中這位少女居家之地,或說是微服出行的倉央嘉措以少年宕桑汪波的名義與情人幽會之處。 這幢黃顏色的小樓驕傲地存在並成為某種象徵,倉央嘉措的詩歌在西藏一直被廣為傳頌。詩中有初識乍遇的羞怯,有兩情相悅的歡欣,有失之交臂的惋惜,有山盟海誓的堅貞,也有對於負心背離的怨尤。由於作者特定的身份,所有的愛情最終指向的是幻滅,所以神王比常人更多地體驗到怨憎會、愛別離的人生苦難和求不得、恨不能的無奈。然而愈是如此,便愈加凸顯示出人間情愛的珍貴美好。

  如今倉央嘉措的身世遭際已經廣為人知,他的情詩被譯成20多種文字傳遍了全世界,至今仍不乏新的譯作出現。僅僅是近百年間的漢語翻譯,我所見到的就不下七八個版本:有民歌體的,有五言、七言體的,有現代新詩的。由派生而影響,這些詩作同樣給當代畫家、音樂家提供著不竭的靈感和創作資源。特別是經由當代優秀作曲家和歌手傾情打造的倉氏情歌格外的具有魅力,經由倉央嘉措鼓勵和加持的人間情愛憑添了神性光彩。(轉自西藏旅遊)


來源: 搜狐網





<2>其他參考


六世達賴簡介


http://tw.myblog.yahoo.com/lkkspp-5531/archive?l=f&id=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常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