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鬆】——修觀的基本原則


修行就是「觀」,禪觀也是觀;不管是大、小乘,不論次第禪觀或話頭、默照,統統都是觀。「觀」是基礎的修行原則。

什麼時候「觀」?有的人認為打坐、盤腿,就是在觀心、觀鼻,其實修觀並不是那麼狹隘。除了大家熟知的慈悲觀、因緣觀、五停心觀、數息觀,樹葉、花草、水、雨、陽光和霧,甚至是颳颱風,都可以觀!

任何景物與對象,都可當成「觀」的體驗主體,這就叫做「即景觀心」,也稱為「即景修觀」。修觀的原則,就是「放鬆」身心;之後,無論看什麼、觀什麼,都會覺得另有意境,與平時的感受不同。

明朝憨山大師有一次坐在茅蓬前一座臨溪的小橋上聽溪水,他一直聽一直聽,聽得忘掉了自己,就這樣聽溪聽了一夜。他忘掉時間而入了定。當他和溪水的聲音合而為一,身體的負擔就消失了,心的妄念也不存在,和環境沒有對立,坐在那裡不會累,能夠一直坐下去。

一心一意只是聽溪,不理會身體的反應,這是修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從耳根入三昧。並非刻意去聽,那樣會愈聽愈煩,甚至會耳鳴,因為聽得太過用力。聽的時候,耳根是不費力的,是聲音自然而然進入耳朵;就好像經過一間餐館,沒有特意要去聞食物的香氣,可是食物的味道卻自然飄進我們的嗅覺之中。聽聲音也是如此。

練習「聽溪禪」的時候,可以十五分鐘為一單位。不分別聲音的旋律、大小、遠近,以平等心、平常心來聽。開始的時候只知道是水聲,但是漸漸地,不再在意那是水聲,而是有一種聲音在耳朵裡不斷、不斷地持續下去……這個時候,心會愈來愈安定,進而達到身心統一、內外統一。

◇資料來源:《如何導覽法鼓山》聖嚴法師/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常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