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定曾到桃園大溪的法鼓山齋明寺受八關戒齋與佛三,以下是齋明寺的影片介紹,音樂好聽,配上簡介與禪語,令人感到清新法喜,大眾有空也可以到此參學: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BEDzv4w8GU


-------------------------------------------


       由「建築師雜誌社」主辦的「2012台灣建築獎」得獎名單出爐,孫德鴻建築師事務所執行的「大溪齋明寺增建計畫」脫穎而出,獲得首獎殊榮。這項計畫中,以清水混凝土和花崗石為主要建造的禪堂、寮舍及齋堂等新建築,與具百年歷史的老建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氣氛簡潔低調,評審團召集人黃承令以「如新詩般、一招到位」為評,作為這項增建案獲取青睞的理由。

  台灣建築獎今年邁入第34屆,雖然沒有獎金,卻是台灣舉辦最久的建築獎項。今年共有203件參賽作品,經過初審和複審,選出10件入圍作品進行現址勘查,分別就基地紋理、綠環境、使用者、如何回應基地問題、執行力和專業水平等五大面向為評選標準,最後選出首獎1名、佳作7名,競爭激烈。

  齋明寺位於桃園縣大溪鎮齋明街,原名齋明堂,約成立於道光年間,日治時期曾加入日本曹洞宗系統並改名為齋明寺,名稱便從戰後沿用至今。現存主要建築是一幢興建於1911年間的小巧三合院,裝飾平素,酷似民居,因擁有百年歷史而被列為3級古蹟。週邊還有萃靈塔與敬字亭等附屬建築,過去曾因可以眺望大溪街鎮,而被列為大溪8景之一,吸引騷人墨客未曾間斷。

  1999年,法鼓山的聖嚴法師接棒為第七任住持後,興起還原古寺原貌並興建新禪堂的想法。孫德鴻描述初次到訪齋明寺時,「可以感受到該寺小巧且順勢而建的特質」,「顯然前人興築時,並未過度破壞原始地貌。」因此如何處理尺度和新舊建築的關係,及如何滿足僧團所需空間外,又能維持老建築的小巧與精緻,成為關鍵。

  這項增建案自2004年12月設計開始,至2010年8月施工結束,完成地上、地下各1層樓的新建築,透過沒有「化妝」的清水混凝土建物,呈現宗教建築的寧靜氛圍,孫德鴻自述:「很像在作減法,尤其是構思設計的時候,盡力把心中的許多東西拿掉,那些設計人一輩子都放不下的東西。」


新聞引用: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38773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常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