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莫念過去,亦勿願未來,過去事已滅,未來復未至。當下於此時,如實行諦觀,行者住於斯,安穩無障礙。今日當精進,勿待明日遲,死亡不可期,吾當如何置。若有如是人,安住於正念,晝夜無間斷,聖者遂稱彼,了知勝獨處。 ~《跋地羅帝偈》bhaddekaratta;又名 "勝妙獨處法門” 。


時時刻刻不染著


  有一次,尊者阿難隨佛陀來到憍薩羅國首都舍衛城遊化,住在南郊的祇樹給孤獨園。

  一天夜晚,尊者阿難在講堂集合比丘,為他們講「跋地羅帝」偈頌,並加解說。


  佛陀知道了,想瞭解尊者阿難是如何說的,就問尊者阿難說:
  「阿難!你如何為比丘們說跋地羅帝偈呢?又如何解說這偈頌的含義呢?」


  於是,尊者阿難就在佛陀面前,說出跋地羅帝偈的內容:

  「慎莫念過去,亦勿願未來;過去事已滅,未來復未至。
   現在所有法,彼亦當為思:念無有堅強,慧者覺如是。
   為作聖人行,孰知愁於死!我要不會彼,大苦災患終。
   如是行精進,晝夜無懈怠。是故常當說,跋地羅帝偈。


  佛陀接著問:
  「阿難!怎樣是『念過去』呢?」
  「世尊!對記憶或過去經驗中的色、受、想、行、識,起欣喜、歡悅、欲愛、執著、沉迷,就是『念過去』。」

  「阿難!怎樣是『不念過去』呢?」
  「世尊!對記憶或過去經驗中的色、受、想、行、識,不起欣喜、歡悅、欲愛、執著、沉迷,就是『不念過去。」

  「阿難!怎樣是『願未來』呢?」
  「世尊!期盼將來有令自己欣喜、歡悅、愛著、樂住的色、受、想、行、識,就是『願未來』。」

  「阿難!怎樣是『不願未來』呢?」
  「世尊!不去期盼將來有令我欣喜、歡悅、愛著、樂住的色、受、想、行、識,就是『不願未來。」

  「阿難!怎樣是『染著於現在』呢?」
  「世尊!對眼前的色、受、想、行、識,起欣喜、歡悅、欲愛、執著、沉迷,就是『染著於現在』。」

  「阿難!怎樣是『不染著於現在』呢?」
  「世尊!對眼前的色、受、想、行、識,不起欣喜、歡悅、欲愛、執著、沉迷,就是『不染著於現在


  世尊!我在講堂就是這樣為比丘們解說的。」


  「很好!很好!我有這樣具智慧之眼,能說法利人的弟子:所謂弟子能在老師面前,充分地解說法義。剛才阿難所說的,大家應該好好的記住,好好的實踐,為什麼呢?因為跋地羅帝偈,就應當作這樣的觀察思惟。」

§按語:
  一、本則故事取材自《中阿含第一六七阿難說經》、《中部第一三二阿難一夜賢者經》。
  二、就像尊者舍利弗所聽到尊者馬勝說的「緣起偈」一樣,推斷「跋地羅帝偈」也是佛陀時代,在佛弟子間輾轉傳誦的偈頌。這類偈頌,應該能算是佛教最早「經典」集出的一類了。
  、嘗試以白話表達跋地羅帝偈的內容:不要回味過去,不要欣樂未來,因為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的還沒來。對現在的一切,也要這樣思惟:這一切都是無常不牢靠的啊,有智慧的人應當這樣覺悟。只要依著像這樣賢聖的修行,有誰還會憂愁死亡的來臨呢!但如果不這樣修,苦難與災禍終究要臨頭。像這樣努力精進,日夜都不懈怠,這就是大家應當常說的跋地羅帝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常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