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路相逢(聖嚴法師/ 《拈花微笑》)

 


 


煩惱來時不要害怕、不要討厭,讓「它」煩去,「自己」不煩。久而久之煩惱會越來越少。


有人要跟煩惱鬥,那將更加一層煩惱。用意志力也許可以戰勝煩惱,但這只是暫時的,好比用石頭壓草頭,強勁的煩惱草根,還會從旁的縫隙間冒出來,或石頭移開後,草依然茂盛。


在修行中的懺悔法門,便是要讓積壓的煩惱露出來,好比清一個千年的廁所,必須先洩其臭氣。


事實上,人心中所積藏的無明癡闇,豈止如千年古廁,乃至是億萬萬年以來的老廁所,裡頭的貪瞋愚癡,既髒且臭。開始修行就是將它打開,讓它風吹日曬。雖然最初之際是臭穢難當的,但時日一久,臭氣自然消散。


修行人不能不面對現實,你希望一個茅坑是清潔的,不應該臭,這已經違反了常理。


修行要什麼都好,隨境而安,任何煩惱境界出現都不要理它,既不拒也不迎。遇到障礙以不排除為原則,不以障礙為障礙,不將障礙當做對象來破除。


障礙有順緣逆緣,有障礙是好現象,表示你在修行。


在狹路不通時,不要拼命鑽,停一停,必然會有峰迴路轉之機的。


所謂不得力處,正是得力處。自己知道修行不得力,可能你已經得力了,只是你自己不清楚罷了。或你既然還能知道自己不得力,顯然你是在修行中。


反過來說,自以為修行得力的,很可能有問題。


《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有所發現,有所執著,以假為真或得少為足,也都是修行的障礙。


只有兩種人沒有障礙:


1.   修行圓滿的人,無一處不是路,根本無障礙。


2.   沒有開始修行的人,無法發現障礙。


對修行人而言,處處荊棘、障礙而處處難過處處過,才是正確態度。


在修行過程中,遇到的一切煩惱,


便是堅固的「我」所引起的,這是無始以來癡闇無明薰成的「我」。


這時唯有以耐心、恆心,勤修戒定慧的三無漏學,來熄滅貪瞋癡的無始無明。經過伏、斷煩惱的階段,然後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從凡夫境界進入聖位菩薩的層次。


無明分分破除,法身分分體現,最後便是成佛。


狹路相逢的痛苦,從初發心至十迴向位滿始告一段落,進入初地,已證一分法身,雖然以遍法界身廣度眾生,卻已不再有自我身心被煎熬的感受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常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