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引自釋常啟法師)


 


目前正逐步實踐這七個祕訣,果然要改變習慣不容易,
首先要確認甚麼是重要的事情,並且適當的減少,只留下真正重要的事情。

李開復:7個有效率利用時間的秘訣 / 網路文章

一、不要成為“緊急”的奴隸
事分輕重緩急,這裡面的「重」和「急」是不一樣的。 “準備明天的考試”是「急事」,而“培養自己的積極性”是「重要事」。人的慣性是先做最緊急的事,但往往因為這麼做而致使重要的事被荒廢。大部分緊急的事情其實是並不重要的,而許多重要的事情並不緊急。因此,不要把全部的時間都去做那些看起來“緊急”的事情,一定要留一些時間做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比如打好知識基礎,學習做人等等。每天管理時間的一種方法是早上立定今天要做的緊急事和重要事,睡前回顧這一天有沒有做到兩者的平衡。

二、分清楚事情的重要性
“必須做”的事和“不必須做”的事,做到“足夠好就好”的事和“足夠好仍不夠好”的事。有那麼多的“緊急事”和“重要事”,想把每件都做到最好是不實際的。 “足夠好仍不夠好”的事要做到最好,但是“足夠好就好”的事盡力而為就可。建議你用良好的態度和胸懷接受那些你不能改變的事情,多關注那些你能夠改變的事情。雖然我提倡“追隨我心”,但是在追隨你的興趣的同時,一定要把必須做的事做好。這是一種基本的責任心。

三、以終為始,做好長期的藍圖規劃。
一步一步地向你的目標邁進,這樣,你就能一步步地看到進展,就會更有動力、更自信地繼續做下去(請看看我的《給中國學生的第三封信》) 。時間管理與目標設定、目標執行具有相輔相成的關係,時間管理與目標管理是不可分的。每個小目標的完成,會讓你清楚地知道你與大目標的遠近,你每日的行動承諾是你的壓力和激勵,而且行動承諾都必須結合你的長遠目標。所以,要想有計劃地工作和生活,需要你管理好自己的時間。

四、知道你的時間是如何花掉的。
挑一個星期,每天記錄下每30分鐘做的事情,然後做一個分類(例如:讀書、準備GRE、和朋友聊天、社團活動等)和統計,看看自己什麼方面花了太多的時間。凡事想要進步,必須先理解現狀。

五、學會使用時間碎片和“死時間”。
如果你做了上面的時間統計,你一定發現每天有很多時間流失掉了,例如等車、排隊、走路、搭車等,可以用來背單字、打電話、溫習功課等。大家喜歡用MP3播放器聽音樂,但是為什麼不把一些學習的內容(英語會話、生字和錄下來的廣播新聞等)放入你的MP3播放器呢?在國外,現在流行podcast,就是把一些可以用聽來了解的信息,錄入MP3播放器,在開車回家時聽。我前一陣和同事一起出差,他們都很驚訝為什麼我和他們整天在一起,但是我的電子郵件都可以及時回答?後來,他們發現,當他們在飛機上和汽車上聊天、讀雜誌和發呆的時候,我就把電子郵件全回了。重點是,無論自己忙還是不忙,你要把那些可以利用時間碎片做的事先準備好,到你有空閒的時候有計劃地拿出來做。

六、排好每天的次序。
每天一大早把一天該做的事排好優先次序,按照這個次序來做,並要求自己這天把最重要的三件事做完。我感到在工作和生活中每天都有乾不完的事,唯一能夠做的就是分清輕重緩急。有的年輕人會說自己“沒有時間學習”,其實,換個說法就是“學習沒有被排上優先級次序”。曾經有一個教學生做時間管理的老師,他上課時帶來兩個大玻璃缸和一堆大小不一的石頭。他做了一個實驗,在其中一個玻璃缸中先把小石、砂倒進去,最後大石頭就放不下了。而另一個玻璃缸中先放大石頭,其它小石和砂卻可以慢慢滲入。他以此為比喻說:“時間管理就是要找到自己的優先級,若顛倒順序,一堆瑣事佔滿了時間,重要的事情就沒有空位了。”

七、運用80%—20%原則。
人如果利用最高效的時間,只要20%的投入就能產生80%的效率。相對來說,如果使用最低效的時間,80%的時間投入只能產生20%效率。一天頭腦最清楚的時候,應該放在最需要專心的工作上。與朋友、家人在一起的時間,相對來說,不需要頭腦那麼清楚。所以,我們要把握一天中20%的最高效時間(有些人是早晨,也有些人是下午和晚上;除了時間之外,還要看你的心態,血糖的高低,休息是否足夠等綜合考量) ,專門用於最困難的科目和最需要思考的學習上。許多同學喜歡熬夜,但是晚睡會傷身,所以還是盡量早睡早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常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